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
書架
館藏
頂果欽哲法王文選
頂果欽哲法王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著
01‧修行百頌
項慧齡 譯
《修行百頌是》十一世紀的偉大學者帕當巴‧桑傑的心靈證言,由頂果欽哲法王加以論釋,意義深奧又簡明易懂。
02‧覺醒的勇氣
賴聲川 譯
本書是頂果欽哲法王針對「修心七要」所做的論著。「修心七要」是西藏佛教所有修持法門的核心。
03.如意寶
丁乃竺 譯
依著第十八世紀聖者持明吉美林巴所撰述的上師相應法之修持教義,頂果欽哲法王在本書中,著力於傳授上師相應法的虔誠心修行,也就是與上師的覺醒心合而為一。
04.你可以更慈悲
項慧齡 譯
本書是法王頂果.欽哲仁波切針對藏傳佛教最受尊崇的法典「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道」所做的論釋。
雪謙精選大師系列
01‧遇見‧巴楚仁波切 (中英對照)
Patrul Rinpoche 著
這本書是針對各種年齡層,尤其是針對年輕人所寫倫常忠告。作者以一個年輕人和一個老人的對話的形式來撰寫。這個年輕人充滿驕慢,輕蔑他人。那個老人經驗豐富、性情柔和、充滿智慧,他告訴年輕人,當他年輕時,他比年輕人更英俊聰穎。老人的話讓年輕人感到震驚。
然後,老人讓年輕人平靜下來,領著他狂野的心進入道德倫常的優美之中。
典藏系列
西藏精神—頂果欽哲法王傳(DVD)
第一單元由賴聲川中文口述
第二單元由李察基爾英文口述
履歷
雪謙文化履歷
1996年當雪謙佛學會在台灣成立之後;尊貴的 雪謙冉江仁波切,就一直希望能將聖者頂果欽哲仁
波切一系列文集翻譯成中文並出版發行,讓佔全世界最多人口的華人世界,也能分享頂果欽哲仁
波切盡其一生修行所成就的智慧寶藏。
於是在冉江仁波切及及知名法籍喇嘛 馬修˙李卡德的號召下,由著名的劇作家及名導演賴聲川教
授所帶領的蓮師翻譯小組(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)之中文翻譯小組「賴聲川、丁乃竺、
楊書婷、劉婉俐、項慧齡」,開始展開龐大的翻譯工程。
2001年第一本文集「頂果欽哲法王傳」出版,由於內容精彩加上豊富的珍貴照片,獲得熱烈的回
響。
2003年第二本文集《嗡嘛尼唄美吽》(譯者:劉婉俐)及第三本文集《成佛之道》(譯者:楊書婷)
陸續出版完成。同樣也是獲得相當多的好評。
2005年4月起雪謙文化出版社陸續推出
頂果欽哲法王文選
1.《修行百頌》〈Hundred Verses of Advice〉譯者:項慧齡
2.《覺醒的勇氣》〈Enlightened Courage〉譯者:賴聲川
3.《如意寶》〈The Wish-Fulfilling Jewel〉譯者:丁乃竺
4.《你可以更慈悲》〈The Heart of Compassion〉譯者:項慧齡
精選大師系列
1.《遇見‧巴楚仁波切》〈The Heart Essence Advice onTwo Ethics〉巴楚仁波切 著
2.《大藥 - 戰勝視一切為真的處方》雪謙‧冉江仁波切 著 〈11月即將出版〉( 書名暫定 )
你可以更慈悲
你可以更慈悲
頂果欽哲法王說明(菩薩37種修行之道)
作者︰頂果欽哲法王Dilgo Khyentse Rinpoche
文字總召集︰賴聲川
審定︰蓮師中文翻譯小組
譯者︰項慧齡
《你可以更慈悲》是法王頂果‧欽哲仁波切針對藏傳佛教最受尊崇的法典《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
道》所做的論釋。《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道》是由十四世紀的嘉瑟‧戊初‧東美所著。這個精簡
甚深、由三十七個偈頌所構成的詩篇在藏語世界中家喻戶曉,並且從數個世紀以來,已經為無數
的修行者帶來巨大的利益。
《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道》容易背誦,是整個菩薩道的摘要,被認為是大乘佛教另一部重要著作
《入菩薩行論》的精華,並且一直是藏傳佛教所有傳承偉大上師教授和論釋的主題。
頂果‧欽哲仁波切的論釋汲取了他無比深刻的智慧和經驗。最重要的是,這些論釋是為了那些想
要把這些教授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修的人所設計。
【推薦】
寧瑪派—白玉傳承,貝諾法王
三時諸佛之心子、烏金蓮師之紹裘、空性了義之金剛總持—此依估主 頂果欽哲法王的金剛語偈誦
文集,我等福德具足的弟子眾,僅僅見、聞、憶即能淨除無明昏闇,種下解脫種子。
稀奇珍貴的法語近來集結成冊,見聞者三毒與妄念止息,善惡取捨無誤,證得如蓮花盛開的大
智,對於今生與來世有增廣的善德。願此功德力能促進世界和平、眾生吉祥!
寧瑪派–多傑札傳承,達龍哲珠法王
眾所皆知的佛子---銀水(嘉瑟.戊初.東美)尊者著作之一切菩薩所應修持「菩薩37種修行之
道」,乃是為了利益一切追尋解脫者,粹集「菩薩藏」所說言教,清楚講說,修學一切佛子菩薩
行持之典籍。 如果每一人都能夠聽聞與思惟前譯派教法,明燈---估主 頂果欽哲法王.饒薩達瓦著
作的《你可以更慈悲》之宗旨解釋,必然可以明白所有「菩薩藏」之主旨,增長一切善相,敬請
各位知曉。
【推薦】
快樂學作者–馬修.李卡德
大乘修道最啟發人心的教法之一,它觸及佛教修行的核心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